智慧水務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水務事業發展、行業管理與服務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也是保民生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
智慧城市上升為國家戰略,奠定智慧水務建設的強大基礎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第一次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代表著“智慧城市”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智慧水務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水務事業發展、行業管理與服務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也是保民生的重要技術支撐手段。通過智慧水務的建設可以為城市智慧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的準確信息,為城市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提供可能。同時,借助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為智慧水務提供高帶寬、全覆蓋的通信服務,奠定了智慧水務建設的強大基礎。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造智慧水務建設的全新動能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黨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目前新常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背景、新特征和新動力。因此對于水務企業而言,需要積極應對發展新常態,強化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抓住發展機遇,持續推進效益水務、現代水務和智慧水務建設,全面增強水務企業的綜合實力,為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推動智慧水務建設的融合創新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歷史任務,這是順應國際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潮流、實現科學發展做出的必然選擇。為貫徹落實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要求,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伴隨于此的是智慧水務成為市場的熱點。水作為生態的一大控制性要素,其數量和質量是否能夠滿足生態需求是生態文明建設能否成功的關鍵。同時,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過程,需要多個部門的融合創新才能得以實現。借助智慧水務建設,構建水務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整合多方資源,有助于推進全方位、全領域、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
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變革,支撐智慧水務建設的轉型升級
當前,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帶來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信息技術正在與城市基礎設施相融合、與城市的管理運行系統相融合、與市民的生活和企業的運行相融合,創造出原來難以想象的城市和生活新形態。智慧水務涵蓋了水文、水質、水資源、供水、排水、防汛防澇等各個方面。其是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測量水文水質等水利要素,傳遞到互聯網上,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信息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計算、管理、模擬、預測和管理,有效的提升了城市供水智能化管理水平。